NO:1~~ < 零體罰的新挑戰─被寵溺兒童症候群 >
當今家長及老師面臨最大的難題是:不會管教。
管教也出現了M型化現象,一端是管教過當,另一端卻是驕縱寵溺,親師集體陷入「管教失能」的焦慮。
面對零體罰的教養新挑戰,親師需要重新學習「民主威權型」的管教方法,也就是帶著「愛的管教」。
家長認為管教小孩最大的困難,在於共同教養者(父母、教師、公婆)價值觀不一致,對於什麼是「適當的處罰」,家長和老師的態度不一致,老師動輒得咎,怕父母嗆聲,乾脆放棄管教。
而父母知道不能打罵小孩,卻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,加上媒體和網路大量曝光價值觀混淆的訊息,造就這一代孩子成為需索無度、缺乏責任感的「被寵溺兒童症候群」。
他們受到高度保護與關愛,卻仍然不快樂、焦慮和憤怒,愈來愈多這樣的孩子被診斷為情緒障礙,或是其他精神病學上的失調。
面對零體罰時代所帶來的管教挑戰,父母及教師都需要重新學習新態度,與新的方法。
研究顯示,教養孩童歷程中,同時需要父母的溫暖與控制。
研究也証實,高度溫曖、高度控制的「民主威權型」父母,對孩子的合理需求有合理回應,對符合孩子發展階段的合理的要求,提供明確的期待及規則。
如此才能培養出有正向社會人格及成就的孩子。
NO: 2~證嚴法師:< 溺愛 讓孩子無法無天 >
有些不稱職的父母確實需要教育,但她認為虐兒事件只是個案,更多的家庭問題是「孩子被過度寵愛,變成是非不分」,她呼籲為人父母者「要疼孩子,但不是寵孩子。」
證嚴法師並憂心「高等教育膚淺化」現象,
大學生連基本的仁義道理都不懂,從前年代,父母從小就會教導禮義廉恥,現在孩子見到客人或長輩,不僅不會打招呼,還態度傲慢,在一旁的父母親也不會教導做人的基本道理。
面對高中、大學錄取率飆高,學生幾乎都可順利考上大學,社會風氣卻不見改善,
證嚴法師強調:「學歷太高也不一定有用,書讀多了又怎樣?」人人都只想讀書,結果農地都廢耕,文字紙張又不能當飯吃,人人若都只想筆耕,就沒人願意修路,這樣怎可能會有高速公路?道路怎可能會這樣平坦?
她強調,目前社會雖然每個人都是學問很好,但治安反而變更差,社會生活品質愈來愈低,人類的欲念越高,能力卻越來越差,實在可惜。
古代人生活充滿智慧,現代人卻只是得到書本上的常識和知識,但這都不是生活的、深奧的和有經驗的智慧。
證嚴法師針對家庭教育問題指出,她觀察當前的親子關係和教育,感慨家長溺愛的家庭問題叢生,孩子變成是非不明,無法無天。
從前的家庭從小就教導人倫禮儀,禮儀在分寸中,做人要懂禮儀,分寸不能差,就連進校門,都會有禮義廉恥,現在都沒有了,
「過去時代的家庭教育很嚴格,現在都在流失了。」
現在的父母有的年紀很輕,上一代就已經沒有嚴格的家庭教育,造成一代不如一代,人都已經走樣了,過去父母會罵小孩子「不像樣」,現在的家庭教育也讓許多人越來越不像人樣了。
證嚴法師認為,這是該家長有「心病」,但這僅屬於個案,媒體不須要過度渲染,「寵壞孩子的故事更多」。
一般父母親還是應嚴加教誨孩子,讓孩子懂得分辨是非,現在孩子有夠皮,不能縱容或過度寵愛。
證嚴法師也希望靜思語能夠深入家庭教育,不只教導小孩,也教導父母,她說:「父母就是孩子的模,想要孩子變成怎樣形狀,自己就要先做好。」
不過,證嚴法師也提醒,現在很多孩子被過分地寵愛,反而變成是非不分,因此,為人父母者,「要疼孩子,但不是寵孩子」。
證嚴法師認為,現在更多的家庭問題是來自「孩子被過度寵愛,變成是非不分」。
要改善這種狀況,證嚴法師提醒為人父母者,「父母就是孩子的模,想要孩子變成怎樣形狀,自己就要先做好。」
證嚴法師指出,「過去時代的家庭教育很嚴格,現在都在流失了」,對於當前失敗的家庭教育讓許多人越來越不像人樣,證嚴法師相當憂心。
對於社會、家庭問題事件頻傳,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呼籲加強家庭教育,也提醒為人父母者,「要疼孩子,但不是寵孩子」,以免因為過度寵愛,讓孩子變得是非不分。
證嚴法師也教導為人父母者,「父母就是孩子的模,想要孩子變成怎樣形狀,自己就要先做好。」
< 本文章轉刊自~報章,雜誌,新聞 >